拼音: chai2
解释:
1. 供燃烧用的小木枯枝。 如: “柴火”、 “木柴”。 礼记·月令: “乃命四监, 收秩薪柴, 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。 ”
2. 姓。 如汉代有柴武。
 
1. 烧柴祭天。 礼记·大传: “柴于上帝。 ”孔颖达·正义: “谓燔柴以告天。 ”
2. 保护、 以柴塞护。 淮南子·道应: “柴箕子之门。 ”
 
1. 用柴做成的。 如: “柴门”。 唐·王维·送别诗: “山中相送罢, 日暮掩柴扉。 ”
2. 干瘦。 如: “这只鸡太柴了。 ”
3. 见“柴心儿”条。 ㄓㄞˋji
 
拼音: zhai4
解释:
以竹或树枝编成的栅栏。 通“寨”。 如唐朝王维有鹿柴一诗。 三国志·卷五十五·吴书·甘宁传: “羽闻之, 住不渡, 而结柴营。 ”ㄔㄞˊchi(08280)

Словарь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Тайваньского языка - Гоюй (Мандарин)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сделать НИР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